11.19.2012

向電視製作人學敏銳感@Thinking

撰文◎謝其濬

對社會心理與時尚流行的敏銳感,沒有比電視製作人更強的。在橫跨旅遊、烹飪和益智節目的製作人李景白看來,只要瞭解人性,就能預見流行趨勢。
 
 目前晚間在「旅遊生活頻道」播出的「瘋台灣」,和一般走馬看花式的旅遊節目不太一樣。

 以某集介紹墾丁為例,主持人Janet和海洋世界的白鯨訓練師陳金賜近距離接觸小白鯨,和牧場牛仔四哥認識愛喝可樂的小馬,並向黃卻銀阿姨學習如何利用墾丁乾淨的水源,煮出好喝的青草茶。透過這些「地方達人」的帶路,墾丁展現出另一種別具風情的面貌。

 常常跟著製作團隊上山下海的「瘋台灣」製作人李景白,手上還有民視的「美鳳有約」和MOMO親子台的「IQ排行榜」,風格橫跨旅遊、烹飪和益智遊戲,讓人意外的是,他竟是生化領域的高材生。

從實驗室轉戰有線電視

 成大生物系、陽明大學生化研究所畢業,李景白過去一向從事研究工作,原本要出國繼續深造,卻在30歲那年決定轉戰傳播界。
 李景白解釋,他喜歡跟人接觸,「但是在實驗室工作,一年認識不到5個人。」加上他從高中時就喜歡看電影,對影像充 滿熱情,輾轉透過朋友的介紹,開始在有線電視頻道製作旅遊節目,從發通告、編劇到後製剪輯都一手包辦,雖然辛苦,卻也磨練出電視製作人所需的十八般武藝。 經過了4~5年的辛苦打拚,才成立了「動能意像」製作公司,並爭取到和「旅遊生活頻道」合作,節目除了在台灣放送,也有機會在海外曝光。

 至於已經做了1,600集的「美鳳有約」,因為要全省走透透,則大大地拓展了他的人際版圖,「一年換到的名片不知道有幾千張,」李景白打趣道。

發掘意想不到的「地方達人」
 比較「做研究」和「做節目」,李景白認為兩者相去不遠,都是要設定主題、蒐集資料、規劃步驟,最後獲得結論,只是製作電視節目的步調要來得更為緊湊,而且更要善用「人」的元素。

 以「瘋台灣」為例,類似「旅遊生活頻道」另一個國外製作的節目「一個城市六個朋友」,同樣以「人」做為介紹地方的切入點,但是李景白卻能發掘出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「導覽員」。

 比方說,介紹「草嶺古道」時,他找到了負責收拾垃圾的阿嬸,將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詳的名勝地點,以「清潔者」的角度來呈現;或是介紹「礁溪溫泉」時,他會想找出開闢溫泉的人,讓溫泉鄉有了歷史景深。

 身為一個旅遊節目的製作人,李景白表示,想要深入地掌握在地風土民情,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當地人聊天,從談話的過程中,往往就能知道人們所關心的話題。因此,他每到一個地方,除了走訪當地熱鬧的街道、市集,另一個必做的功課,就是跟市井小民們聊天,蒐集第一手情報。

流行的本質不脫「人性」
  另外,李景白也認為,社會上盛行任何事物,通常都有因果,細究所謂的「流行」,本質不脫「人性」。他舉最近頗受觀眾歡迎的八點檔「天下第一味」、「劉伯溫 傳奇」為例,不難發現這兩齣連續劇都帶有一點喜劇的成分,「當社會大眾很悶,喜劇就會流行,」李景白指出,像「全民大悶鍋」走紅,就是緊扣住社會大眾「悶 中作樂」的心情。

 要培養對時事動態的敏銳度,就非勤於讀報不可。李景白很納悶,現代人似乎變得不太愛看報紙,而他自己還是每日必讀報,除了跟本行有關的影劇版面,他也會看政治、社會的相關新聞,並解讀其中的訊息。

  李景白指出,像剛落幕的北、高市長選舉,低迷的投票率就代表了「社會上有一大群人,不想藍綠,只想『放過我吧!』」,當人心對於政治鬥爭已感到厭倦,就會 對溫暖、愉悅的題材特別能產生共鳴,這也是他為什麼製作「瘋台灣」時,特別花心思去找那些「地方達人」,他們雖不是名人,卻對地方有一份濃郁的情感,因此 比一般的旅遊節目更能打動人心。

敏銳度,來自資訊轉化力
 其實,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,隨時上網就能獲知最新的動態,要對流行保持敏感度,並不是件難事,但是李景白強調,能夠將所蒐集到的眾多資料,經過思考,轉化成自己的觀點,才不會只是人云亦云,或是一昧地跟著抄襲。

沒有留言:

Search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