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23.2012

紐約的另一面@Photography











紐約,曾經的新大陸入口,歷經幾個世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融合,卻在城市文明登頂巔峰的新世紀之初,遭遇慘絕人寰的恐怖襲擊。十年後的紐約,傷痛過後期待著續寫出自身新的宏偉篇章。眾所周知,關於紐約歷史的精彩片段不勝枚舉,圍繞著紐約城大大小小的故事也早已令人耳熟能詳。然而在極具個性的視覺藝術家眼中,宏大敘事之外的紐約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另一個面向?

《紐約》是2011年攝影師Paolo Pellegrin與Stefan Pielow合作完成的新作,後者專攻人像領域。
這本書中Paolo Pellegrin沿用他的「印象派」筆法,用遊動的視野觀察這座城,搭建了時而陰鬱時而躁動的視覺框架,而Stefan Pielow則選擇代表性的城中人物拍攝肖像,為城市精神的整體描摹添加了一份穩定劑。正是這樣各自風格鮮明又能夠彼此呼應的組合,從紛繁零散的不同切口進入主題,最終共同挖掘出豐滿沉鬱、充滿力度和氣魄的人類城市圖景。

Paolo Pellegrin以他的「暴風美學」為人所知,
長年活躍在全球戰場上的他曾用照相機譜寫下多部戰地「詩歌」——充滿張力的視覺結構、震懾人心的情緒渲染、飽滿豐富的影調色彩,構成了Pellegrin的影像標籤。作為瑪格南圖片社最有代表性的戰地攝影師之一,近年他不斷奔走在諸如時裝秀場、體育賽事等多樣化的題材領域。不過遠離了新聞報道的Pellegrin並沒有放棄獨到老辣的敘事手藝,在走向更為大眾的體裁時,Pellegrin同樣保留了敏銳的眼睛和富有同情的心。

第一批新大陸的年輕移民、隔岸觀望世貿中心遺址的遊客、
沉溺在陽光里下城街頭彷徨的面孔、萬聖節午夜狂歡的不知名的鬼影、透過燈光和煙霧堆疊的紙鈔、飛掠過自由女神像的候鳥……當哈德遜河奔涌著穿過狹長的紐約港匯入大西洋,鋼筋水泥的城和影影綽綽的人紛紛被裹挾著落入夢境,而醒來全是寂寥。

@Source: iWeekly·周末画报

沒有留言:

Search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