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XT/Kathy Sun;PHOTOS/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
不想一樣的反骨個性
走在路上,看著大大小小房地產的廣告,儘管地點、建築造型和廣告詞不同,卻幾乎都印有,李天鐸,這三個字。正因為貼近生活,所以曝光率大增,更知名遠播於普羅大眾。在比較重視公共工程建築的台灣社會中,卻走向成為房地產住宅的多產建築師,李天鐸的堅持是什麼呢?
李天鐸成績很好,但略帶反骨的個性讓他選擇留在台灣,不再往國外修讀。然而就算少了洋墨水的包裝,他依然是「不管我要做什麼,我都會做的很好、很特別。」李天鐸說:「建築師這名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更不會是傳奇,我不需要把自己包裝的多辛苦,我就是這麼一步步努力來的。」建築對於李天鐸來說,是他的天職。他認為,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產業,能將工程與美學、藝術結合,讓他有了發揮的空間,更重要的是,讓人懂得欣賞。他說:「最重要的是人。」於是,以人和生活為出發點,房地產的案子成了李天鐸工作的重心。李天鐸解釋:「其實,掌控了一座都市的美醜和城市的風格,是住宅的外觀。在一年中,可以落成幾百到上千棟的住宅大樓,和公共工程的完工比例相比,差距是非常大的。」而且,對於業主的限制、政府法規以及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條件,是成就一棟好的住宅都需要考量的,李天鐸接受了這些挑戰,並且成功地突破既定規範和對於建築的舊印象。他邊點頭邊說:「這幾年來,業主有更願意支持我的構想,消費者也更能理解我的設計,一直以來對於城市、建築美感的潛移默化,我們的努力有被認同。」
發現住宅的歷史軌跡
李天鐸的設計理念,來自於他的「發現」。凡事做到好的他,研究了近三百年來,曾在台灣土地建造過的住宅類型。從荷蘭、西班牙、明清到日據的歷史,三合院、領事館到日本廳屋的轉變,再配合台灣的氣候與文化,他找到了台灣建築最適合的表情。「我覺得,直接萃取出來、曾在我們土地上的建築養份,都比直接使用從西方移植來的元素迷人。」而這建築養份,他找到並且熱情發揮的重點,是簷廊。從日式建築中所看到的,一個中介的空間就是簷廊。在簷廊下休息閱讀儼然成為傳統的日本生活,而他看上的,就是這種與戶外相連的生活感。「泰安連雲」便是李天鐸發揮簷廊理念的一個起點,也成為之後許多案子的參考原型。
「泰安連雲」的外觀曲線,木頭格柵、石頭洞穴等等設計,以及跳躍式的陽台設計,還有將簷廊轉型成現代的「海納川」,以水的造型所做的波浪外觀,和都市中難得一見的大陽台,將人帶進自然。人、建築、自然,是李天鐸眼中不可分開的三件事。因為回歸於人,「若是住進了沒有綠意、不開闊的空間中,這棟建築是沒有表情的,更無需談論到生活了。」李天鐸堅持,在一個住宅中,一定要跟自然有接觸,設計一個半戶外的空間,並且保有私密與安全性,已經是現代住宅設計的必然條件了。對於生活和居住者的重視,這應該是消費者如此喜愛、想住進他所設計的住宅裡的原因吧!
重視在地養份
除了「泰安連雲」和「海納川」,今年在房地產戰區的新莊、新板特區以及台中都有設計案正在完成或已經落成。雖然產量多,但是設計卻能不重覆。他說:「我敢說我們是同個地區裡,最好的設計。」李天鐸的設計風格簡單、空間分布清楚,以慣用的建材來完成他們團隊的設計。在耳傳之下,得知香港和內地的房地產外觀,有些參考了他的設計,甚至幾近模仿。李天鐸自信的說:「未必是壞事,這表示台灣的美學已經可以外銷,我的美學標準跟態度已經被肯定。」
除了工作,偶爾會跟著孩子一起出去旅行。就連家庭旅行也要跟別人不太一樣,李天鐸喜歡讓孩子走進小巷弄裡,體驗成就這個都市的紋理,看著一面八十年牆上的斑駁或是蜷縮在旁的小花貓,他覺得既能運動到又觀察、知道自己所居住地方的歷史。不論旅行長短,卻可在無形中將這土地的養份灌注在孩子的身上,這是連金錢也比不上的資產。而李天鐸的家,黑白兩色的空間,並沒有過多的裝飾。
住宅,對李天鐸來說是一切設計的原點。住宅是功能最單純,卻也是最複雜的建築類型。房地產設計並不只是一件商業行為,經過設計住宅的洗鍊,更能成就許多大師,像是貝聿銘在四十歲前做過房地產、柯比意對於建築建立起的原則是因為設計住宅,而安藤忠雄也是因為一棟住宅建案而出名。已經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建築師,更是高級住宅的代名詞,李天鐸會繼續設計出人與自然最純真的互動、生活和建築最契合的情愫、為我們造型更美好的城市景觀。
@Source: DFUN設計風尚誌 2012/10/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