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27.2012

影評人專欄:李安——在東西方之間的奇幻漂流@News

2012-11-16

李安和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男主角

騰訊娛樂專稿文/圖賓根木匠

李安後來自己也說,他畢業後六年沒工作,等著老婆養的 “家庭主男”經歷“害”了不少人——不少意欲從事電影工作的新晉屌絲們,動輒以李安的這段經歷來撫慰自己脆弱的心靈,並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塗抹上厚重的迷幻 色彩,而一切跡像都表明,在1984到1990的六年時間裡,李安只是作為一名“ director /screenwriter for hire”在等待機會而已,這與那些根本沒摸著電影圈門檻的電影青年來說,斷不可同日而語。 

後來便是“父親三部曲”的橫空出世,不過第一 部《推手》李安還是回到台灣後才扎來錢,與後面那部《喜宴》一樣,《推手》的著眼點也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——確切地說,就是中國人跑到美國去生活以後所發 生的雞飛狗跳。顯然,《推手》和《喜宴》都是李安個人經歷的直接投射,作為一名新銳導演,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搬上大銀幕,也符合導演成長的一般路徑。 

《飲食男女》收穫了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,但李安在好萊塢的話語權依然不強,但西方文學修養深厚的李安此後又迎來了經典名著《理智與情感》的導 演機會,不過蠻橫的編劇兼女主角艾瑪·湯普森甚至在片場直接推翻李安的決定,此片的拍攝經歷,給李安的心裡投下了不小的陰影。但此片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 影片的提名,艾瑪還拿了尊改編劇本的小金人。可以說,《理智與情感》為李安徹底打開了一扇通往好萊塢的窗戶,從此以後,Ang Lee在好萊塢找錢,也算是躋身二流了(跟那些操作商業大片的導演比起來,李安無疑還是得居於下風)。 

此後《冰風暴》的推出讓李安正式奠 定了個人在英語電影界的地位,“父親三部曲”畢竟是好萊塢的外語片,《理智與情感》籠罩在艾瑪·湯普森的光環下,此番剖析美國社會的《冰風暴》直指好萊塢 文化土壤的正中心,也使得李安開始成為好萊塢製片人眼中的“主流”導演——對一個異文異種的綠卡導演來說,獨立執導英文電影,拍北美白人的故事,無疑才能 讓好萊塢真正接受。 

此後,在那部不甚成功的西部片《與魔鬼同騎》之後,李安用一部武俠巨制《臥虎藏龍》折桂奧斯卡最佳外語片。應該說,這 是一部拍給美國人看的中國武俠片,內中的美學風格甚至讓不少中國觀眾笑場,但對西方觀眾而言,反而是《臥虎藏龍》才比較有效地傳達了中國武俠文化的理念 ——當然,這也是李安所理解的,事實上,李安拍《臥虎藏龍》亦有重建中國武俠文化敘述的考慮,儘管此片還是拿了不少“科幻”、“奇幻”乃至“恐怖”電影節 的獎項,但不管怎麼說,《臥虎藏龍》中的武俠世界觀周延、自洽,且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,不像以往的中國武俠片,只能被北美觀眾當做東方人的YY來看。 

科 幻大片《綠巨人》的不甚了了,再次證明李安在有特長的同時也有自己的特短。此後改編自普利策獲獎小說的《斷背山》讓李安榮膺奧斯卡最佳導演,徹底把這位中 國導演推向了北美—世界影壇的一線。而之後的《色·戒》又在大中華地區掀起觀看熱潮,再次證明了李安對於本土觀眾的熟稔。 

現在看來,“父 親三部曲”就像是李安在旅居美國多年後,給父老鄉親們交出的一份電影答卷,只不過這份答卷恁也出色,以至於讓美國人自己也照單全收;而《理智與情感》、 《冰風暴》等則是作為東方來客的李安對西方文化的一次“逆襲”,在這幾部作品成功推出以後,李安真正成為了一個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游刃有餘的導演藝術家,他 不再平鋪直敘地表述“culture shock”,而是把中國人的哲學觀念融入到《臥虎藏龍》中娓娓道來,把對靈與肉的糾結——同性或異性(《斷背山》),“政治正確”或世人不容(《色· 戒》)——用中國式的“禮”做了一次次成功的影像呈現。 

不過,當《少年派的奇幻交流》降臨時,一切都再次改變了:當一個印度男孩跟一頭老 虎在太平洋上漂流時,原有的文化衝突(融合)主題消弭不見,這一次,遊走在東西方之間的李安導演,開始生成某種之於全人類的“世界”視角,在這裡,李安把 跨文化遊走的經驗幻化成了一次頗具奇幻色彩的影像表達——李安是中國的,是西方的,也是全世界的。

沒有留言:

Search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