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01.2012

琉璃博物館開幕 盧灣區新地標@Arch

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外觀。
特派記者林克倫/攝影


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內的時尚餐廳。
特派記者林克倫/攝影


聯合報╱特派記者林克倫/上海報導

藝術文化是城市最佳化妝師,大陸官方去年提出國家博物館協助民辦博物館政策,台灣琉璃藝術家楊惠姍、張毅成立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是首波試點對象;而政府提供管理保存經驗,結合藝術藏家專心藝術精神創作的模式,或許是重建大陸城市精神文明的好方式。
「遠航的玻璃—法國三大世家作品展」前天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幕,30件香水瓶、浮雕花瓶、美人魚鎮紙等經典作品裡,有23件是上海博物館藏品,這也是官方博物館首次借展給民間私人博物館。

大陸的民辦(私人)博物館數量不少,單上海市估計就有大小上百家,為提升私人博物館的收藏保存品質與管理,大陸國家文物局去年提出「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」計畫,選擇上海、陝西與四川三地先試點。

藝術談到金錢,備覺銅臭味,卻是經營博物館的經營困境。琉璃工房2008年因不堪租金上漲決定退出新天地,上海盧灣區政府基於藝文空間是城市門面考量,出面協助並以廉價資金取得現琉璃博物館場地,留住琉璃工房。

楊惠珊與張毅將琉璃博物館,規畫成結合餐飲、文創商品、展覽等一體的複合式空間,成為上海田子坊泰康路新地標;然私人收藏難比國家博物館專業,負責對口試點的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指出,經調查有藏品資訊混亂、管理系統不佳、環境監測與調控設備不足等問題。

在官方資金補助以及專業人員下,上海琉璃博物館262件藏品完成館藏資料鑑定等作業,而今年8月,大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一席「民辦博物館可向國家博物館借展藏品」話語,開啟官民合作模式,上海博物館首次將藏品借展琉璃博物館。

在開幕現場,張毅與楊惠珊在二樓展區向觀眾與媒體,逐一介紹法國三大玻璃世家的創作過程,細數作品背後的中西文化交流背景脈絡,以及當前玻璃工藝所面臨的技術困境;在三樓的新作品展區,則講述自身創作所遇到的瓶頸與理念呈現。

城市文化不能只靠硬體建築,歷史文化才是支撐的土壤。張毅在介紹時不斷強調法國玻璃工藝的歷史文明背景,再回歸到已有數千年琉璃工藝的中國文化,創作者應如何在自身文化裡尋覓靈感,藝術家成為空間與觀眾的對話橋梁。

「國幫民」是大陸扶持民辦博物館自我提升的新試點,藝術創作者親身參與對話則是關鍵。而據瞭解,琉璃工房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已是盧灣區的「官方門面」,接待重要貴賓必到景點,一間城市的小小化妝師。

@Source: 2012/11/01 聯合報

沒有留言:

Search+